謝師宴

五月,就有學生向我「爆料」,某某同學立/勵志減肥一個月,為了是要在謝師宴上穿上美麗性感的「晚禮服」,盛妝/裝出席,讓全班另眼相看。據說也有整個寢室,謝師宴當天要包計程車到花蓮市區做頭髮,「粉墨登場」,我拭目以待。

然而,我很困惑的是,感謝師長的餐會,在服裝外形上如此受到重視,從頭到脚,大費周章。可是,該是正式又隆重的畢業典禮,在「黑袍」下,看到的卻是一堆穿著牛仔褲,球鞋,上台領獎的畢業生。這樣的服飾語言到底說明了什麽?背後有什麼道理?

上篇部落格才說,畢業典禮是「成長儀式」。或許,對許多大學生來說,謝師宴,才是真正的「成長儀式」。因為這天,同學不約而同,都要穿得很「體面正式」,「花枝招展」,比「辣」、比美、還要比性感,用服裝造形宣告成長,告別生澀的學生階段。謝師宴,裝飾打扮,是學習社會化的開始。

這樣的場合,不騎脚踏車,穿上無袖紅洋裝,我也「變得」很女人。回台灣,不跳舞,不社交當花蝴蝶。平常教書講知性理性,需要性感的場合少又少。這樣的機會,當然不忘裝扮風情,展演女性「氣質」。

無庸置疑,要談性別展演,不忘女性主義學者Judith Butler。她在Gender Trouble (1990) 和Bodies That Matter (1993)兩本學術專書,對性別的論述和身體的展演,無可否認地是90年代最具有影響力的重要文獻。Butler認為性別是展演;不論傳統與否,性別是開放流動的符旨,在不同情境,因時地宜的做為與表達的形式,才是性別建構的主要關鍵。不同的選擇、差異、反抗,正可以鬆動性別二分的社會理解與改變認知局限。

6月5日「民文天下」,的確,風姿綽約,亭亭玉立,女嬌男帥。鎂光燈,閃不停。

開場,舞動十大「猛」男,令人開懷又開胃。「黑」美女的原住民組曲,有文化有歌聲,還有一排年輕俏麗的南島佳人。

謝師宴,很台灣。致辭,說笑,獻禮,頒獎,KTV當然少不了。「愛你一萬年」到「感恩的心」,尖叫到淚水,唱唱跳跳,烘托氣氛,離情依依,前擁後抱,萬分不捨。這樣的夜很感人也很感性。只是,這一晚暖暖的記憶,能回温多久?

走出飯店,傳老師說,在美國沒有謝師宴,我一點也不訝異。即使有,沒有「酒精飲料」的大學party,在美國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,英國更是如此。雖然文化有別,我們都覺台灣這樣的「無洒」party,既 「純真」又美好。

回家的路上,加上傳老師的老婆,我們三人,美國、印度、台灣,不同國界地域求學,談「往日時光」,各有不同記憶。共同的交集是,當學生讀書時,我們大半獨來獨往。

回到家,邊寫部落格,同時很努力回想大學和研究所的謝師宴,情景我真的都記不起來。記憶會消褪,可是我永遠記得大學用心認真的劉雪珍老師、劉建基老師,研究所Ron & Suzie Scollon 老師,李靜桂老師和海柏 (Patricia Haseltine) 老師。當然,還有Lancaster的指導教授Anne-Marie Fortier 和John Urry。

親愛的老師,好久不見,你們好嗎?

4 Comments

Filed under Society & Culture

4 responses to “謝師宴

  1. 學祈

    老師您這篇可以轉波到bbs上嗎?

  2. glove

    我爸那天一早到花蓮就說要看我要穿的衣服
    穿了一件無袖白洋裝
    卻被爸爸唸我不夠正式像要去野餐
    出門穿鞋,爸爸硬要我穿上黑色高跟鞋
    雖然我還是穿了讓他皺眉頭的粉紅色高跟鞋

    不過當天我爸觀察完之後也說 怎麼有人穿球鞋和牛仔褲呢?

    也許大家都想學士服罩著
    底下穿什麼都不重要了
    而謝師宴沒有學士服
    所以要精心準備

    不過至少比穿著牛仔褲和球鞋去吃謝師宴好太多了…
    聽說理工學院的系 有些是這樣的…

  3. 科毅

    終於來拜訪老師了
    拜領好多東西…謝謝老師

  4. wendy

    思緒一下子跳入n年前,全國大飯店的謝師宴,當時多麼年輕的生命,絕對大方的虛擲任何可能,之後在腦袋有空襠時, 如閃電般念頭切入…..[如果那時好好唸書’把握機會’今天不知是何光景.]這等白日夢偶而會發作.在行進中’換尿片時’看HBO”很難知道觸及點在哪裡’但是它們就是會找到你.

Leave a comment